第九十九章 桥头堡轮战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 桥头堡轮战

第(3/3)页

排长让瞄准手继续把盾车砸烂,以免对方拖回去修理。扭脸看见盛怀恩走上铳台。

    “大人。”他上前把拳头放在心口施礼。盛怀恩早已习惯了李丹队伍里这种行礼的方式,点点头问:“火药还够么?”

    “够!”刘宏升点点头:“在南山上那几天准备了不少,石弹也很充足。”

    原来,在工场那边做成的“药饼”都是拿到火器营,由他们自己粉碎、过筛和摇粒的,这样做不仅可以利用他们的劳力,而且还能让队员们在使用中体会药粒的威力,甚至提出改进。

    大铳、鸟铳和手雷三者虽然都用火药,但是三者配方并不完全相同。大铳用药中,纯硝占比达到75%,鸟铳则在73%左右,手雷是71%。

    当初按不同比例制作铳药,目的只是为了检验它们有什么不同效果,不料最后得出结论75%时同等药量可以使大铳射击精度、距离明显优于另外两种;

    而73%这类用于鸟铳射击时,与75%这种相比,没有增加太多的震动和声响,却可以使弹丸射击的距离、精度大大增加。

    所以最后这三种铳药便分别应用到了不同的武器上,也算是试验后的意外收获。

    刘宏升本以为盛怀恩是上铳台来督战的,不料他却拉拉他胳膊,两人下了铳台。刘宏升正觉得莫名其妙,忽听盛怀恩问:“你和李三郎很熟悉对吧?”

    “啊,那当然。”刘宏升正要补充两句,后面的大铳“砰”地响了一声,接着就听上面一片欢呼,看来是击中目标了。

    “那我问你,可知有个叫杨大意的人?”

    “杨、杨教头呵,当然知晓!”刘宏升不晓得他怎么会提到这个名字,瞪大了眼睛。

    “哦,是你们的教头?”盛怀恩脸色放松下来不那么严肃了。

    “千户看过前营的金花阵对吧?”刘宏升凑近他耳朵大声道,他耳朵有点响,以为自己说话声太小了对方没听清。“那个金花阵就是他和三郎一起琢磨出来的!”

    “我说呢!”盛怀恩拉着他往远处走几步离开那铳台,然后同样凑在他耳边大声说:

    “那家伙一看就曾经从军,而且肯定不是个大头兵。可他硬说自己只是个家丁,替李三郎家里送家书的,我怎么瞧都不像嘛!

    你要说不认识,我就叫人把他拉出去当细作(见注释一)给砍了!”

    “什么,杨链枷来了?他在这里?”刘宏升大吃一惊。

    “在伙房屋里坐着哩,可现在打仗也没法叫他立即见到李三郎呵。”盛怀恩摊开手说。

    “那这样,麻烦您送他去宋镇抚那里,等仗打完再让他们见面如何?”

….

    “好,就这么办!”

    宋小牛见到杨大意高兴坏了,因为他正为没人带队发愁呢!

    他和巴师爷去找那几个降了的头领,谈的结果很不错。其中威望最高的是个哨总叫辛池,小名阿卯,今年二十五岁,南平人氏。

    以前在官军时做过总旗,后来获罪被发往矿山劳役。那天娄世凡骂出“贼奴”二字之后,首先向其发难的便是他。

    另两个哨总一个叫魏舟儿,一个叫林梓洋,剩下两个是职位较低的旗官周涂和廖三清(这人曾是个道士)。他们听说打银陀倒是真的二话不说,立即招呼出来五百来人。

    可这些人大多是他们以前的部下,宋小牛心里有点犯难,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恰在这个节点上杨大意来了,让他如获至宝。

    “杨教头来得好,不然真愁死我了!”小牛立即邀他出任这个新编成营的营正:“好歹你是正经编制的百户,不然还有谁更合适哩?”

    “真没想到你们和三郎在这里做得好大买卖,都拉出队伍来了!”杨大意笑道。

    小牛看看周围无人,悄声和他说:“你来了,我正好请教个事情。三郎告诉我,这趟差役结束,团练少不得要解散,原来民夫队的大概是要遣散回原籍。

    他说这些降兵中除少数头领和他们的亲随可能会跟着我们走,绝大部分是要被收编或补充进各地的官军里去。”

    “嗯,是这样。”杨大意点点头,这是官军一贯的做法。“怎么,你舍不得?不过也可能会留下一些,具体要看敌情变化和任务需要。”

    「注释一:细作、哨探、间者是不同的概念。细作一般指伪装成平民的战场侦察人员;哨探是穿军装的侦察兵,比如明军夜不收;间者则指在地方较长时间潜伏,并以公开身份活动的谍报人员」

.

...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