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掌 范县尊登门
第(2/3)页
品官员用铜印,狮钮系有爵勋贵之印,黑黄绶表明是皇族身份。
翻过来一看:镇国将军!宗藩郡王以下有将军三级,分别是武义、镇国、昭毅(赵老三他爹就是这级),镇国将军相当于四品或五品官员。
怪不得这家伙来做府同知哩,不过……?李丹恭恭敬敬帮他把印好好放回囊中,然后问道:“大人原来是有爵位的,那为什么还要出来做官?”
“皇帝要我来观风,我如何能不来?”赵重弼笑道:“陛下亲政后第一个举措,就是开禁宗藩。
如有愿为国效力者,可依品级行府县同知事,考绩优录者,准候选都、道六科官员。所以,我就来饶州咯。”
“哦!又因为你是宗藩,有镇国将军衔,所以府台调大人回鄱阳,是想让你主持军务?”
“不,我不会主持,只是襄助。且为家国而战,胜不求功,败而有过。”
“这,也太……。”
“嘿嘿,谁让我是赵家子孙呢!”赵重弼自嘲地挥挥手。
在焦丛虎家门口下车前,李丹向赵重弼告辞并祝他剿、抚有成。赵重弼问他:“三郎你给我个实话,那余干县城,你能守几日?可要兵相助?”
李丹想想,咬了咬下唇道:“我意在余干募兵,集合团练两千御敌。同时征发丁壮襄助守城。以我之法,湖匪来万人,我可抵御半月,五千人以内可抵御一月之久。
若敌来余干,我遣人快马出东门给鄱阳告警,八十多里地次日可达,鄱阳军来如是水上也是次日可达,如是陆路需两到三日。
大人可计算脚程调遣军马,并遣来使回报以便内外配合。”
“你可要官军协助?”
李丹愣了下,但他估计府城是派不出太多人的。于是回答:
….
“大人若是方便,可遣三、五百官军来助以激励民心士气。若不便,丹亦不强求。
余干东南有冕山,高约三百尺,隋末林士虹曾在此地建寨屯兵。
我意最好利用该寨废址设支游兵在此,与本县成犄角之势。大人如能遣官军前来,此设想便可实施了。”
赵重弼点点头,想了会儿说:“吾明白了,就依卿建议给你派五百人去,但你要守住不少于十日,可否?”
李丹大喜,赶紧深深一揖:“丹,代父老谢过大人,且行君子之约,必不辱使命!”
自从听说“江山军”的哨探已经出现在黄埠,余干县城里就弥漫着紧张气氛。就那么点距离,水军顺流而下自锦江入东河(余水)一日便到。
范县令想到这点就禁不住地哆嗦,本想平安熬到任期结束,带上宦囊谋个南都六部的清贵位置躺下了,谁知还要面对一场刀枪箭雨的洗礼和煎熬!
原本范太尊对那位昭毅将军还是蛮期待的,对他手下那几百团练也是蛮尊重的。
谁知数日前有三百多湖匪跑到马岗抢了家富户,将军带着吃饱喝足的儿郎们雄赳赳地出去,结果不知怎的丢盔弃甲地又跑回来,大叫大嚷:“快关城门!”
闹得城里鸡飞狗跳。后来只有三、五十个湖匪来到城门口探头探脑一番,又扬长而去了。
结果这支团练便成了全城的笑柄,还被小孩子们编了儿歌:大将军,真威武;儿郎出,丢短裤。
从那以后县令大人就不信将军的吹牛了,他开始热切盼望起李丹的队伍来。
前天韩安(此人据说与李三郎有师生之谊)回到城中,给他带来了李丹的亲笔信、缴获中挑出的礼物(一盒徽州黄龙松极品烟墨、两方青田玉印石),并告诉他已经精选了数百精锐在回来的路上,请县尊务必紧守城池待援。
开始范太尊闻听只有数百人有些失望,这够干什么用呵?后来听说这些人都是做过伍长、什长的,顷刻便足以拉出一支数千人大军,这才高兴起来。
按李丹的要求,他立即招来周都头,和他商议派衙役们赴四乡招募义勇。但是……,“老爷想法是好的,可募兵需要银钱啊,钱从何处出?”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