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丹哥起怒意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丹哥起怒意

第(2/3)页

当晚还没入夜,青衫队的“军事秘密”就传得城里很多人都知晓了。

    说是城关,因为南门原本是有个瓮城的,只不过前朝末年战乱中被毁,现在只剩下半人高的残墙遗迹,那座城门也剩下个券洞,上面的部分都已不成样子。

    赵敬子从墙内登上残墙的墙头,然后又下到墙外,摇着脑袋直撇嘴,那意思就这破玩意儿能顶什么用?

    “不灵啊,这么低简直和没有也差不多了!”他大声说:“用竹筋法重新筑可能还快点。”

    朱二爷回头看看:“这墙倒是选得好地方,正在个高处。瞧那下面长芦苇的,可是原来的护城河?

    倒是能直接从里面直接挑深拓宽,挖泥取土用于筑墙。不过三郎,没有人手不行,我估计单一个南关怎么也要七、八百人。”

    “明白。”李丹啃着一只李子,点头答应:“归根结底还得有人。我一会儿去县尊那里赴宴时就说这个事。唉,要募兵、要募壮丁劳力,眼看秋天了,就怕乡亲们不乐意呀!”

    他只是带两人粗略地看过南城墙和南关,估计下来就要用两千劳力了。

    要说服县衙配合,然后出榜告知四乡,还要等人手集结,这都是时间。李丹觉得心急如焚。他毕竟还是个少年,就有点要忍耐不住。

    “三郎不必太心焦。”赶来南门的韩安劝道:“请县里配合通告四乡征发劳力是必然的,不过我看募兵的事情也许可以先走一步。”

    “哦?先生有什么想法?”李丹马上问。

    “你看,首先不管怎样城里原有昭毅将军带领的五百乡勇,我们可以用统一指挥的名义从中吸收部分过来。”

    “嗯,这个是可以的。还有呢?”

    “城内外有两千多各地流民,反正留着也让县里头疼。咱们以前从中招过几个,叫他们带了人去说,我估计有两三个现身说法做示范的,从这些人里再吸收一、二百没有问题。

….

    另外顾大、杨乙、刘宏升、李彪、张钹等都在城里有熟识的子弟,看到他们个个领兵带队,难道不眼红?其中肯定不乏愿意入列的,这又是波新兵来源。

    总之,在县里发下文告正式开始募兵前,其实我们可做的很多,把人手扩到千人都不是没有可能。照县尊来看,他定是睁只眼闭只眼,不会怪你的。”

    “先生说得对!”李丹想了想,便叫过毛仔弟:“你叫韩四找几个流民、乞丐出身的兄弟随我入城,入城后分头去联络胆大、有力者,让他们明早到南关营门外去应募。”

    “人手是重要,不过大人别忘了粮饷也很重要!”韩安接着提醒。

    李丹苦笑:“唉,带兵也不是好耍的,要想的事情真够多呢!这粮饷二字,恐怕还要靠县内大族世家的捐输才成。我李家就算有些资产,也无力供养一县之兵呵!”

    他这是鬼话,别人不知,巴师爷是知道的。那驷马车兵器下面藏着的便是一麻袋、一麻袋缴获的金银和钞币。

    就算已重赏过全营,但剩下的还有两万两,其中大部分是从花臂膊卧室屋内箱柜中找到的。

    这部分财富李丹已经决定当作置产或开办实业的资金,所以他说要靠捐输是不想动用这部分财物的缘故。

    “若要说捐输,本城除去贵府,那就要看赵、吴、钱、刘、徐这五家了。”韩安点点头:

    “今日在迎接大人的队伍里,我看徐家颇有与你交好之意,赵、吴、钱三家家风都是敦厚淳朴的,应该问题也不大,只有刘家可能是个刺头。”

    “刘家?他家也是名王之后,与我李氏从无什么过节,怎会和我作对?”李丹奇怪地看向韩安:“韩师可是话里有话?”

    “怎么,刚才大郎在你耳边说话,不曾告诉你?”韩安惊讶地问。

    “什么事?兄长只说方便时再讲……。”他忽然醒悟过来:“可是与我伯父有关?”

    韩安只得点头告诉:“今日上午南昌水师来船,你大伯携了箱笼细软上船走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