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三章 江盟主夺巢
第(2/3)页
聊两句,和别人就很少开口。
哦,还有个奇怪的地方,这人从不近女色,却不知为何?”
“那你为何断定茅太公会留下他?”
“稳便呵。”陆九说:“七位头领阵亡了一个,去掉茅太公自己,剩下五个里面最稳妥的人就是他。其余的不是急躁便是有勇无谋,反正都不是合适人。”
众人大笑,说没想到阿九也会看人,弄得陆九不好意思,红了脸嘿嘿地傻笑。
“好,我知道了。”李丹让陆九继续到门外执行守卫,然后说:
“雷家湾我看不必太担心,据方才阿九所说,如真是汉巴子留守,他没什么进取心,多半不会轻举妄动。
刚才巴师爷提到鄱阳的官军,我看官军南下现在有个障碍,就是董七那支千人左右的湖匪还挡在途中,这一路怎么破?
恐怕我得问问赵同知的意见才知晓。”说完对赵敬子下令:
“决战即将到来,通知西城墙,他们的七部投石车开始拆卸,送到彭泽门集中。
….
宏升的队伍今晚起三分之一正常休息,三分之二倒班在城上警戒。”这样做是让西城墙的人手获得充足睡眠,以便随时准备增援南城。
散会后李丹坐下来写信,他需要捋下思路。刚刚起笔,就听见院子里有人说话,然后审杰一脸兴奋地出现在门口:“都巡检,铁刀兄弟回来了!”
“哦?”
李丹才起身,李铁刀已经到了门口:“大人,时间不多,我说完了恐怕得赶紧走。”接着他将蓼花子派人探查城南,以及决定第四天子夜时发动对南城的攻击说了一遍。
“那时,高粲部会在东北段城下虚张声势吸引我军注意力。
蓼花子安排湖西各部与陶绶在鲤鱼嘴汇合后,在他带领下攻打水门,蓼部主力在酒槽子带领下主攻南关。”李铁刀说完,从怀里摸出个油布包:
“这是蓼花子写给湖西各部的书信,大人过目。”
接过书信放在桌上打开油布,李丹却没去动它,反而问他:“你可知道他把雷家湾的人手也调了部分回来?”
“知道,蓼花子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就在屋里。”李铁刀抹了把胡须:“不过他并未要茅太公到玉亭镇,而是下令让他去酒槽子营中。
行动当夜茅太公必须占领河岸上的三座桥,防止冕山下来的人袭击其攻城队伍。”
听了这番话李丹已经可以确定蓼花子是要全力来打南城这仗了,而不是简单的偷袭城门。
“哼,他是想夺下南城墙,然后里应外合再拿下余丰门(东门)。”赵敬子等人被再次召集起来,听了审杰的情况介绍他做出这样的判断,和李丹意见一致。
“他要来便来,我们给这厮在南城墙内外准备一个惊喜!”
和大家商议之后,首先李铁刀带着命令立即动身去三塘寨,他奉命调周芹的水军大部回余干参战,然后北上截断补河上玉亭镇的所有渡口。
同时,宋迁带领刘祈、刘恩两部立即剿灭杨坊寨。那是蓼花子侄女婿陆九堂的老巢,之前怕惊动对手因此没动它,现在是时候了!
破掉杨坊寨后宋迁和刘祈要不停脚地赶往鹭鸶港,截断蓼花子北归的通道。
风火轮壹号负责从东河送黑旗传令带着李丹书信赶到鄱阳城下,得到回信后传令坐这船再返回。
陆九则带着秘密任务搭风火轮壹号北上,中途在古埠渡下船,换上牲口直奔雷家湾。
刚刚到参谋部报到的谢三儿带着另一道命令走白马渡去杨埠,他负责调蟹王五带两哨人和白马驿的二十名驿卒,暗地往南关外的卧牛山埋伏以备破敌时从后一击。
扛浪山,传说当年岳武穆收降大将余化龙的地方。李丹前世对它的记忆就是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那场国战,但这世故事不曾发生过,康郎山还是叫扛浪山。
本朝开国之初几乎所有大战都在今天的南、北直隶发生,直到赵氏定都金陵,两家才在瓜州战了一场。
….
不幸的是陈友谅阵中突发中风,未几病死。陈善、陈理两个儿子争位,形成南汉、北汉两个政权。强大的陈氏内斗了三年,大伤元气。
陈友伯和陈友直便劝退守南昌的侄儿陈理去帝号归附,官军后来在九江大败陈善,攻入武昌,陈氏政权全部消亡。
受到兵灾影响很小,是为什么目前江西南路属于一等富裕之地的重要原因。
扛浪山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面积相当于前世李丹见过的北京故宫三个半那么大。地形略微呈北低南高,是个南北走向、最高点高出水平面八丈左右的岛屿。
以前它作为蓼花子巢穴的时候,这里曾经啸聚三千余众和他们的两千多家属,但是现在不同了,留守的只有区区三百老弱,精壮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