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重弼谋安仁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章 重弼谋安仁

第(2/3)页

对世俗习惯和爱好并未产生多少影响。随着胡人文化的引进、融合,水煎型的“茶”开始向混合型乳剂饮料过渡,形成唐宋以来的新形式。

    茶这东西也由糊状到类似今日奶茶类的饮料,逐渐发展成经过细致研磨、压实、冲泡、过滤等系列过程,得到的类似于李丹前世喜爱的咖啡那类的东西。

    与其说茶水,不如说是类茶饮。

    不过它是用当时的技术、手法烘焙或细研,得到各种茶粉、辅料、香料,按一定顺序配比、混合、压实,得到基础粉饼,在此基础上进行冲泡和过滤,最终得到饮料主体。

    所谓点茶就是将豆乳或茶粉快速搅拌,然后缓慢倾倒在茶水表面(有时也用空芯的草签子勾勒)形成图案或形状,以此评判彼此技艺的高下。类似于前世咖啡师的拉花工艺。

    在李丹生活的这个时期,茶叶已经出现品种分化。比如福建的武夷乌龙、安徽的正山小种、六安雀舌瓜片,浙江的龙井、碧螺春等。

….

    辅料则使用熏豆、盐笋、芝麻、瓜仁(瓜子)、胡桃(核桃)等等,香料有杏仁、冰片、丁香、木樨、玫瑰(蜜饯玫瑰)等。

    他才明白前世看古书上茶的名称好长,原来是有说头的。

    比方说芝麻瓜仁加杏仁木樨龙井茶,“加”字之前都是辅料,其后是香料,最后才是主体用茶叶的名称。

    除了正茶,还有加入梅、桂或茉莉等干花,就是花茶,或者添加水果、蜜饯即为果茶。

    这时代的人好像特别有闲,乐意在喝茶上花很多时间,成天琢磨如何将香芋粉研磨得更细;青盐可以炒得更纯、更白,杂质更少;怎样烘烤香葱末能让它最大程度发挥出香气(还不能烤糊了)等等。

    上次李丹去徐家,吃盏茶的功夫,人家后厨一顿饭都做出来了。

    所以,吃茶(注意不是喝茶、饮茶)这件事,面子和仪式感重于解渴,就好像家家户户都是星巴克。

    问题是,星巴克只需要考虑咖啡豆的烘焙和研磨,这时代的主妇及其侍女们则要考虑所有主料、辅料、香料品类!

    添加什么料,各种料放多少量,甚至用水的热度、冲泡时出水速度等,完全体现烹茶者对饮者的了解、理解和态度,可谓千人千面,是个十足的功夫活儿!

    比如对僧侣就不能放太多东西,一、两种辅料足矣,且绝对不可放香料;

    又比如给小孩子可以多添些香、甜之物,对老人则要减少冰片、丁香的用量。

    贫乏百姓家用的料可能种类少,且价格低廉;富户则品种繁多,体现主家的气派;权贵用料雍容大气,放熏豆可能会让客人误以为你不重视他或者有意冷淡相待。

    当然,来访者地位尊贵或者尊崇与否,也与放料品种等有关。

    另一方面饮茶顺序是有讲究的,客人第一杯喝完,一般会换茶,比如花茶或者果茶,茶的口味从最初的浓郁到后来越来越清淡,客人也就知趣起身告辞了。

    然而李丹不大喜欢这种繁琐的茶饮,他也没有什么奴婢、仆佣是专职干这个的。

    所以他自小就是自己琢磨着如何炒茶和冲泡,在遇到吴茂才后总算有了知音,炒茶的工艺大有长进,他自己随身带着个锡罐,里面放着炒好的茶叶随时可用。

    今天为了体现对赵重弼的尊重,他决定亲自泡茶。

    但是当他把金黄色的茶水奉到赵重弼面前时,看到他上扬的嘴角,立即猜到了他在笑什么。遂揣了手故意说:“大人不会没饮过散茶吧?”

    “嗯?谁说!”赵重弼呷了一口砸吧砸吧:“连皇宫里现在都开始饮散茶,我等当然也要身体力行。”

    “诶,”李丹摇头:“宫里面用散茶的怕都是宫人与内宦,大人身份贵重,岂可能与彼类相同耶?”

    “嗯。”赵重弼点点头,忽然觉得不对,抬头见李丹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不禁有些着恼:“牙尖嘴利!莫要讨打,且说正经的!”

….

    李丹嘿嘿笑着作个揖,在测首下坐了,问:“大人这次算是把湖匪折腾惨了!

    江豚虽然去掉了蓼花子,但他不是个穷凶极恶、擅长威势逼迫的人,湖内其它势力必定对其侧目不服。

    他需要时日安顿局面,故而湖匪这边可以暂时无事。山里的矿匪大人安顿得如何?”

    “你关心这个,可是想要府里给你派更多官军?”赵重弼看出他用意。

    “能再派两千最好,咱们趁士气旺盛,把安仁早些收了!”

    “唉,我又何尝不希望如此,可暂时不行!”

    “为何?”

    “如果拿下安仁,惊动杨贺父子引起他们反扑,我们怕是势单力薄难以抵挡。”赵重弼斟酌着字句回答:

    “这件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