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六章 汇文馆召对
第(2/3)页
他将头转向另一边:
“青松,你与姬从勰(姬国梁)还算能说得上话,待他走时帮我去送送,就说我不便亲自来,并附赠程仪三百两,请他多多保重!”
高莫龄便起身拱手,说了声:“下官一定把话带到。”便坐下了。
扬中见他没有理睬自己的建议,心中有些失望,正要再开口,只听旁边的费劲又说:“扬大人所说本是常理。
不过目前陛下最关心是姬国梁致仕这件事,百官的立场和表现。说不得相送现场便有那锦衣校尉或者黄门舍人暗中观察哩。
下官以为大人是中书省参议,与姬大人有同僚和属官的关系,但同时也是陛下信重的角色,因此可以略有表示,但不可表现过于亲近。
如大人遣人赠送程仪是可以的,但若亲自相送,天子难免不喜,故而如今这样处理就很好!
若是如扬大人所言,下官以为似乎有理但未必值得当前实行。不如稍稍忍耐等待时机,甚至如果有人弹劾太阁,大人不免为其遮护一、二似乎更好。
既然太阁下野是早晚的事,静待观察便可,何必多此一举、无中生有呢?”
这话让扬中十分不乐意:“诶,这怎么能说是‘无中生有’呢?”
“扬大人别不爱听,我且问你一句:早闻大人与太阁有师生之谊,缘何现在苦苦相逼盼他早日下野?”
….
“这,”扬中面皮红起来:“我、我与太阁并无实际师生关系,不过因当年科举他是主考,故而依惯例喊他声老师便了。又来你问这话是何意,难道要弹劾扬某的为人么?”
“不敢。”费劲冷笑:“纠弹百官,职责所在。但既是私人会面相谈则百无禁忌,敏洲(扬中字)可言,某亦可动问。何来‘弹劾’之说?扬大人未免敏感了些。”
扬中好歹也是个三品的高官了,在座却以七品至四品居多,到他这程度的只有谢敏洪。因此扬中眼睛扫过,见众人要么目光躲闪,要么窃笑不已,总之这屋内尴尬得鸦雀无声。
他腾地起身,气冲冲道:“我好心相劝并多有建议,却并未见信重。也罢,既道不同不与为谋,下官告辞去也!”说罢,也不待谢敏洪连声唤管家相送,竟自顾自地出门去了。
谢敏洪不由苦笑,对费劲说:“君何必无故得罪一个三品官?”
费劲正色道:“此人心术不正,轻剽大言,君子不可与交。公是做大事的人,岂能与小人为伍?”
“唉,我亦晓得又来你说的是正理。不过既然他是个小人,只怕今晚回去便要写密折,明日一早诸君在此与本官相谈的情节便会递到黄门手中,诸君名字都被皇上看到了,这又何必?”谢敏洪叹口气。
“大人与我等清茶相谈,有何不可?再者,只是谈到相送姬公并赠程仪之事。那些龌龊话题都是他扬敏洲讲的,我等与大人并未接这话题,怕他何来?”
费劲一甩手:“明日若皇上因此动问,我倒要题奏一本弹劾与他扬敏洲哩,看他惧也不惧?”
“唉,莫要意气用事!”谢敏中与高莫龄交换下眼色,赶紧劝道。
不过次日朝堂上倒是安安静静什么也不曾发生,不知那扬中有无递本进去,反正无事,谢敏中等人慢慢放下心来。不过他们都错了,其实扬中还是递本了的。
散朝回来赵拓便说肚饿,刘太监忙命宫人削了两盘水果进来。皇帝一边津津有味地翻看几本奏报和密折,一边拈了果子吃。
刘太监两眼一扫便知,这几本都是和官员们对姬国梁下野之事有关的,有翼龙卫和黄门监的,也有如扬中那样的臣子递进来的。
“哼哼,大伴你瞧,咱们一个敲山震虎,顺便跳出这许多黄羊、野兔来!”赵拓说。
刘太监听他这比喻忍不住“哧”地笑出声,赶紧告罪君前失礼,又说:“陛下这手真高明,现在他们这些个城蝗社鼠都叫您看得清清楚楚啦。老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不过是个开始。”赵拓扬了扬手里的折子:“有时候朕真想一把将桌子掀掉算了,可不行呀,这是治国不是打叶子牌。一切还得耐了性子慢慢来!”
“陛下圣明。”刘太监习惯性地拱手赞了句,又问:“可……,老太阁要是装糊涂就是不理咱们,那可如何是好?要不,派个黄门去给他提个醒?”
….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