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朝堂起微澜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六章 朝堂起微澜

第(3/3)页

品佥事冒着极大风险做这种事,非是大势力不可。”他疑惑地看向谢敏洪:“难道还有一支力量隐藏在暗流下,我们不得而知么?”

    他这一说谢敏洪的脸色就有些发白。对呵,敢于削弱皇帝影响力、打击其形象的,绝对是个大势力,而且这势力会比自己和杨缟要深厚得多!

    更可怕的是,这支势力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被人注意到,或说不曾浮出水面来。他不禁打个寒噤:“是谁呢?”

    “卑职当年曾做卢氏县令。”高莫龄缓缓开口:“记得有个刑房老吏,每每断案极其精准。卑职曾向他请教,那人说:断案无非三件事,谁在场、谁相关,以及对谁有利!”

….

    他的话也没给出正解,但却引起了谢敏洪的深深思考。

    “明日你找下费劲,看看都察院那边都晓得些什么,还有这个佥事的情况他了解多少?”谢敏洪说。高莫龄拱手接下这个事。

    这时门外有人说话:“林管家,我大兄可在?”

    “老爷这里有客人,九郎不如等等再来?”这是管家林和的声音。

    “哦,是子中(谢敏中字)来了,那卑职先告辞。”高莫龄站起来。谢敏洪送他,出门见幼弟谢敏中正在院子里,见到他们忙行礼。

    “原来是高大人,打搅了。”谢敏中一揖到地。他在家里排行第九,是谢敏中同父异母兄弟,两人相差二十三岁。

    生得浓眉大眼,一头乌发用根褐色缎带束在脑后,穿一袭水色夹丝绵的大氅,站在灯下可谓玉树临风。

    高莫龄已经见过他几次,知他是为备考明春上京来的,点头含笑,对谢敏洪道:“每每见到九郎便可惜高某无妹无女,实在羡煞人也!”

    谢敏洪大笑:“待他考完高中,定要拜托高兄做个好媒!”

    高莫龄大喜:“一言围为定!”说笑间与谢家兄弟告辞,带了长随出门自去了。

    “高大人是个有趣的人物。”谢敏中得了夸奖心中得意,对哥哥说:“他待人亲切,很不似个当官的。”

    谢敏洪听了一笑没有置评,问他:“来找我有事?”

    “也没什么要紧的,只是……今日与友人相约去开元寺赏雪,回来到文庙街吃酒、谈诗。

    席间有江西来的学子,说起他家乡饶州府出了个文武全才的李三郎,写有‘锋镝乍作惊飞鸟,草动方显伏杀机’之句,还有‘长桥落日千帆静,水映鹭鸶更窈窕’等句。

    又说他种种奇闻轶事、斩将破敌的功劳,据说连天子都赞赏不已,年才十六已经获了封爵,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谢敏中说着,满眼的向往:

    “文惊世俗人,武解天子忧,不意我朝居然出了这样一位人才!大兄可知道他?”

    “自然知道,那又如何?”谢敏洪含笑问。

    “小弟不明白,如此人才,为何朝廷就不能包容些,而非要立即弹劾呢?”

    “你又不是官员管这等事做什么?御史弹劾必有缘故。”谢敏洪脸上的笑容没了。

    “说他藏匿逃兵、容留乱匪头目,这不是胡扯嘛,他若做出这等事,如何能与贼对阵且屡战屡胜?真不知那御史出于何种目的!难道我朝也出个张俊、万俟禼……?”谢敏中越说越激动。

    “闭嘴,不得胡言!”谢敏洪大怒喝道。忽然他愣住了,回头看弟弟问:“谁告诉你这些事的,在哪里,几时说的?”

    谢敏中刚被吼了一嗓子,正心里委屈,听大兄问话,不高兴地回答:“今日午时,我们吃酒聊天的时候走过来两个醉醺醺的家伙说的。他们还说……。”

….

    “说什么?”

    “说陛下年幼,看人毕竟不老道,这次是走眼了……。”

    “闭嘴!”谢敏洪打断他,恼火地直咬牙:“那两个人是谁?”

    “不认识,我们从未见过。自耽兄本要与他们理论,被韩会之拉住了,说认得其中一人是什么王府的舍人,告诉他得罪不起。”

    “哪个王府?”

    “这个……?”谢敏中咧咧嘴:“记不清了,很重要吗?”

    “事关朝廷机密,你最好认真想想!”见哥哥说得郑重,谢敏中有点发毛,他努力回想:“是西边的王府,哪个来着?”掐着手指一个个数去,终于眼睛亮了:“对,是襄王!”

    谢敏洪目瞪口呆,心里的许多疑问立刻解开了。“原来如此!”他自言自语之后拉住弟弟衣袖,低低地告诉他:

    “九郎你听好,这件事有古怪。江西给朝廷的奏报是今天上午抵达,午前告知陛下的,然后奏章才由兵部转呈内阁,内阁立即通知中书,着急了都察院和吏部进行会商。”

    谢敏中浑身哆嗦了下,他立即明白兄长意思了。皇帝也是午前看到这奏章的,彼时连内阁都还不知道此事,自己却已经在酒楼听人说过了,这如何不奇怪!

    “你别怕,为兄自然不会害你,反而要给你个露脸的机会。不过,你要去找韩会之(韩倡字),绕着弯子向他问清楚,确定那人是不是襄王府的。

    然后咱们再去悄悄襄王府有没有这个人。这件事的钥匙估计就在此人身上!”谢敏洪脸上浮现阴冷的笑意。

    争权是一回事,但不妨碍他作为文官集团的一员自觉地维护帝国的统治。如果发现有人要扰乱秩序,他是不介意挺身而出为皇朝挡箭的。

.

...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