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六章 京师缺燃料
第(2/3)页
和着泥土制成的。给各位老爷用的一等煤饼,里面加入了荔枝壳等磨成的香料,好闻好用。
这煤饼上有梅花眼,用时与下面那块对上便可以将火焰导上来,很方便。”
“哦,原来李三郎与我说的好东西便是这个?”刘喜想想问:“那这一块煤饼能烧多久?”
“要看房子的大小。如这间屋每晚只需一块就可以烧到天亮了。”仆役说完羡慕地叹口气:“什么时候我家也能用上,那就好啦!”
“这东西很贵吗?”刘喜赶紧问。
….
“不贵。”仆役摇头:“听说炉子定价时,大伙儿参照以前烧炭的价格定价,结果被爵爷给否了,最后小炉子定的是二钱银,像您这屋的大炉子则要二钱七分银。
这煤饼是三文一块,按每日用三块计算,过一冬下来花费约一贯左右,也还可以了。”
才一贯钱就可以过一冬?刘喜目瞪口呆。不过……?“不过我听人说,这石炭不可久用,久用有毒气,所以京师用它取暖的人家极少,多是酒楼用它代替柴薪的。”
刘喜看这炉子:“难道这跟管子便是为的这个?”
“老爷真是聪明绝顶之人,一眼就看出来了。”那仆役奉承道:
“这管子就是排毒用的,而且您看外面的拐脖没有?这是为了防止来风倒灌,有了这个那毒气便可以顺顺当当排出去啦,一点不碍事!”
刘喜在屋里越看这东西越高兴,他心里头涌起无数的问题想问李丹。
一夜苦熬且充分体会了这炉子的妙用之后,次日刘喜带了个随从便匆匆来县衙,周县令去视察县学的维修和东夹城城墙工程了,却是李着在衙办公。
知道他是天子使节自然不敢怠慢,急忙出来相迎。刘喜早认得他,摆手道:“闲话不说了,咱家有要事,得赶紧去鹰潭见三郎,请大郎给找条船罢,我立即动身!”
“不必着急。”李着笑道:“您且稍待,舍弟今日回余干成婚便要路过安仁的。”
刘喜嘿了声说:“怪不得他当时说什么回余干,原来是有件大好事!也罢,我便等他来一齐走,路上和他慢慢聊!”
他要聊什么哩?原来刘喜坐在屋里一算,这商京城几十万户,那得需要多少这样的炉子?
他又琢磨李丹说要让商团派人北上的话,分明是要在京师开设店铺的意思。刘喜顿时就起了心思,着急忙慌找李丹想说这个事。
赵重弼和石毫见面之后没做停留,几乎是立即返回。他马上找到李丹告诉有人弹劾的事情,不过见他丝毫不慌张、不吃惊,赵重弼略一琢磨就明白了。
“莫非刘喜已经告诉你?”他问李丹。
“大人猜得准,他是昨晚和我说的。”李丹微笑回答。
“那你自己如何想?”
“我和小刘说相信陛下的公允。”李丹拱手道:“卑职做任何事都向大人汇报过,绝无藏私。部分官军军官及兵士留在团练是为提高战力、协助训练,这谁也说不出什么。
至于归顺、反正头领的使用更不必说。所谓包庇,完全是诬蔑之词。那些人说这个话,无非是想说卑职年纪小、无功名在身,陛下不该任以六品而已。”
“你打算如何应对?”赵重弼问。
“卑职所以拉团练,是出于保护运粮队伍不受匪人袭击,又不是为的什么私心。先时在外没有时间,这几天才急忙补了些功课,还好娄师(娄谅)不曾责怪。
….
请大人恩准,待广信平定,李丹要专心研讨学问,准备参加科考。”
“你要去职?”赵重弼大吃一惊。
“我总不能挂着两个武职步入考场吧?”李丹苦笑,官员不能参加考试,这是科举的规矩,李丹用这个理由辞职堂而皇之。
赵重弼思索,他从石毫的话里也听出些意思来。石毫对李丹观感不错,但他得到皇帝旨意和书信,两者意思很大不同。
信上皇帝倒对他这次通过兵部上报洪大年弹劾李丹的奇怪做法并无责怪,反而是隐晦指出李丹少年带兵朝中议论颇大,又说此子若参加科举必然前途无量。
石毫猜度皇帝是希望李丹放弃武行,走文士的路子入朝,堂堂正正做个官员,所以他找来赵重弼,和他商议如何说服对方。
赵重弼领受了任务回来,却不料根本不用他开口,人家已经打算这么做了。
“唉,那你岂不是还要从头开始?”赵重弼说。
“卑职感念大人、石帅和陛下的栽培,不过若能科举高中,凭借自己实力做官,我想那时亡父有知会很高兴,而那些叫嚷的声音也就没了底气。”
“之前我倒是答应过你继续走科举之路。”赵重弼点头:“也罢,那咱们初心不改,还是走这条路!”
“学生谢过大人。只是……陛下那边会不会不高兴?”李丹犹豫着问。
“你放心,他会理解和支持你的。而且一旦你离开团练,这场弹劾的闹剧也就没法继续下去,但陛下已经足够看清那些小人的嘴脸。此为一石二鸟之计,陛下心里清楚得很呢!”
赵重弼忽然微笑招手让李丹凑近,小声说:“陛下驳回了弹劾,洪大年已被上司申斥。而另一方面,你晋了一级勋位,同时陛下还给你个大大的恩典。”
“哦?还有别的恩典?”
“陛下查问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