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二章 金殿称鱼
第(3/3)页
海商有没有和盐商申明是海运之用,又或者海商可曾因此将盐分装到更防潮的包装袋内,再者有无对船主申明袋内物品需要防潮,此乃解题的关键……!”他抬头快速看了眼皇帝,见他正频频点头,接着说:“我辈天天吵嚷说要格物致知,臣以为这并非空话,当自每件小事、每个物体的本质与源头去寻那里面的道理、天理,那么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所以臣常见鱼浮于水,便思为何鱼可浮而铜钱不可?有的能够想出道理,有许多却还不行。臣惭愧,看来要参悟大道,臣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卿做的很好,只是不得法而已。”说完赵拓扬头:“那个……苏伯由,你是个爱钓鱼的,你可知道为何鱼能浮潜而铜钱不能啊?”
苏由大吃一惊,他本是个洒脱的性子,不过到了金殿上也需谨慎,忙趋前回答:“陛下,臣亦不大明白。不过臣宰鱼时尝见鱼鳔,内有气,可漂浮。臣揣测鱼可浮潜同这个鱼鳔有关。至于铜钱,它是个实心的没有鱼鳔,自然无法使气充满,也就不能漂浮了。”
“嗯,有一定道理。有趣得很,真也想知道答案。”赵拓笑着说:“朕再找一个人,看看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殿上大臣个个莫名其妙,觉得皇帝任性得不是时候。不过既然陛下说话了,大家也只好站着听。
….
“一甲、二甲都在这里了,那么……三甲……第一百八十四名,江南西道的李着可在?”
李着作为去年的举人也来参加大比,喜获三甲,心情激动。万万没想到皇帝金口竟然点到了自己!他目瞪口呆片刻,才在周围人催促下急忙出列向前,叩首行礼:“臣李着在,吾皇万岁!”
“方才的问题二甲第三十四名重庆府的苏由公子说与鱼鳔有关,你可有什么补充?”皇帝笑盈盈地望向他。
李着怔了下,脑筋急转弯。他想起当初自己也问过李丹,为什么装那么重的石头,船却不会沉到水里去的问题。
他马上回答:“请陛下恩准,臣需要几样东西:小金鱼、铜钱、戥称、一对小盏、一对盖碗和水。然后请一位大人帮我在旁做记录。”
“准奏!”赵拓立即来了兴致。
于是全殿的人都伸长脖子看,瞧他怎么弄。
只见李着先将金鱼和铜钱分别称了,然后将两个盖碗里注满水;将鱼和钱分别放进去,水漾出来流到小盏中,李着将盖碗盖上盖子放置一旁,然后将那一对接水的小盏称了。
计算之后李着向皇帝鞠躬:“启奏陛下:金鱼重一两四钱二分,放进杯中后排出的水重一两六钱五分,鱼比排出的水轻。
铜钱重一钱四分,排出的水仅重一钱一分,钱比水重。是故鱼可浮潜而钱不可也!”
殿上鸦雀无声,谁也没想到他做了这么个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片刻赵拓才疑惑地问:“爱卿之意,比排出之水轻者可以浮潜,反之不可?”
“正是。”
“可这条鱼……怎么会轻?它比那铜钱可大多了!”有个官员忍不住说。
“的确。”李着点头:“不过大人忘了,它肚子里可有那个鱼鳔呵!”
“哦!”
“真是妙啊!”
众人恍然大悟。赵拓微笑,嘉许地点头,心想果然不负朕的期望呵。
“卿真有巧思也!”从大殿出来后,赵拓在玉台上散步,他这样夸了李着一句。
“此非臣之巧思,臣亦不过现学现卖罢了。”
“哈,卿不会想说这是李三郎教你的吧?”
“陛下……,您真是明鉴万里,怪不得臣弟总说陛下是英明之主。”
“哦?他这样说?”赵拓很高兴:“朕与他神交久矣,真希望他现在就能在朕身边!可惜他年龄尚小,又还没有取得功名,朕亦不好加恩。”
“臣弟亦是明白的,所以他辞官目下在家用功。”李着躬身回答。
“他晓事,很好!”赵拓点头:“冬季里他让余干商人运到京城销售的火炉解决了京师燃料不足的问题,你写信回家时告诉他说朕非常感谢!
下面会有旨意给你,先去翰林院做待诏,算是我和李丹之间联络的桥梁,这样可以不惹朝廷中某些人的注意。
朕已经给他找了位好老师,估计现在应该到余干了。等李丹上京,朕再外放你去做些实事。如何?”
“臣遵旨,臣代三郎谢陛下天恩,一切谨依陛下安排!”
就这样,新科状元广东人洪朗被授予德清阁侍讲,榜眼山东登州人刘文灿授抚远阁侍讲,魏丛喜授中书检校。
那个爱钓鱼的苏由不愿意做京官,皇帝倒也没难为他,授予他工部营缮司丞(八品)。
给了他一份李丹绘制的《广信府全图》,命他领衔依此法踏勘、重绘全国舆图。
苏由大喜,并不嫌官小,立即领旨上任去了。
其余众人也都分别往翰林院、六部、诸寺分拨去了。只是大家慢慢才注意到,那个用戥子称金鱼的李着,经常悄悄出现在皇帝身边,小声向他回答或提示些什么。
“看来要有一技之长呵,一朝被陛下相中,那就可以鱼跃龙门!”有人羡慕地议论。
喜欢布衣首辅 .
...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