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五万支干柴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七章 五万支干柴

第(2/3)页

南方用的是竹筋版筑法,因为南边多竹嘛。

        但是北方做不到,那么商人们主动跑到工地,和他们一遍遍试验土壤与水泥、贝壳碎渣、羊毛之间的混合配比,与工匠改进为木筋混合泥浇筑与夯土层结合的筑城法。

        在过去,要让他们离开舒适的家跑到工地上和工人们脑袋凑在一起,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改进的同时,又琢磨出了畜力泥沙搅拌机和一种手摇的打夯机,后者有四个轮子可以推动进退,在城上完成打夯。

        只需要四人拖拽、两人摇辘轳,三班倒十八个人就可以完成以前上百人才能做的夯土工作。这就是金钱和机器带来的效果,不但迅速、省人工,而且效果更好、更快!」

        他说的是陈三文在听取工人建议后,由投石机带来灵感发明的夯筑机。

        「我已经写信给顺天府铁工厂那边,询问他们哪家可以将这木头搅拌机改成铁的,如果成功在辽地推广,建筑速度会大大加快!像这样的一大片居民区恐怕有半个月就能盖好了。」

        杜昌龄目瞪口呆:「要这样快?」

        「要!」李丹点头:「我们不但要和厄古人争胜负,还得和他们争时间!」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还是夏末,几个月过去如今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河北、山东募集来的新移民五千人已经抵达,按约定每人领到四十亩地(三十亩粮田,五亩林地、五亩果园或菜地)和五丈见方宅基地一块。

        「先到先得、先到多得」是李丹发布的募民原则,不但最初这一万人给的条件最足、最好,而且允许先捡风水好、地势好的地块挑。

        挑中的宅基地十年以后许可上市流转(不是买卖,流转指出租、使用权转让或抵押)。

        第一批山东户籍移民按户部决定从人口相对密集的青兖两府优先招募,同时还规定新移民抵达三年内以保人身份协助朝廷移民三户的,奖励驴子或三只羊,招致五户移民奖励一头牛或七只羊。

        地方政府都不知道这牛羊在哪里,李丹却信心满满。

        他派了会说厄古语的孙戚(孙总兵的三儿子)和随员高飞一起,到草原上找那些如惊弓之鸟的色延人,和他们达成协议用铁箭簇和皮甲从首领们手中换取大量牲畜,就养在南边的模架山。

        当然,那还有个遮人耳目的目的。

        模架山在前世也叫鞍山!模架山东边沙河的上游大小孤山,李丹已经派孙述带着地质与矿产学院的学生们转悠了半个月,终于在大孤山、东鞍山、齐大山发现了铁矿,结合已经在抚顺发现的煤矿,一个新的炼钢工厂规划正在陈三文等人手中成型。

        等辽东自己有了钢铁工业基地,到那时就不用千里输运了!李丹悄悄地给皇帝写密折,他要改变这种极其耗费人力物力的现状。

        明面上内地通过资源控制边镇,实际却是边镇成了内地抽血机,干的都是得不偿失的事情。让移民吸引移民,目的之一是为这些未来的工业基地准备大量劳动者。

        使边镇实心化,甚至如李丹所说将来可以反哺内地,这是让杜昌龄等文官非常乐见的事,因为只有到那天,他们才能居上,成为这块土地真正的实权管理者。

        在李丹的推动下,从锦州到山海关,从辽阳到盖州形成两条防御线。

        在孙总兵参观过镇抚标兵营之后,受到极大震撼的老将军同意了李丹的建议:满员、练兵和三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