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和尚跑了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三章 和尚跑了

第(2/3)页

没开口,赵拓却问:“先说说陕西的两个文件吧,诸公可还有什么异议?”

    “臣无异议。”韩谓立即回答。

    郑寿入阁令谢敏洪措手不及,他没准备应对这个话题,还未来得及反击韩谓又同意了陕西的奏本,而且马上古林和仪中生也表示没有异议。

    谢敏洪觉得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自己身上,一番挣扎之后也只好躬身:“臣,亦无异议。”不过他马上回手反击了一刀:

    “郑大人入阁,臣建议调南京吏部尚书入京接任,然后南京吏部可由工部左侍郎扬中接任。”

    南京吏部尚书是福建人,谢敏洪这是要将吏部趁机拿下,同时用个明升暗降,将正在朝中形成第三势力的扬中赶到南京去坐冷板凳。

    赵拓从和李丹的交流中便已经对臣子们的这种小集团现象了然于胸。用李丹的话讲这种小集团不能没有,但不能任其做大。

    大了形成强有力、有自己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党派不利朝廷稳定;但是没有小集团铁板一块,皇权就受到治权的威胁。

    赵拓此时看到谢敏洪的表态心中了然,说:

    “南京吏部尚书可是晋国威?那是个方正的人朕知道,他来接替郑卿甚善!不过扬卿年轻,去做吏部尚书还有些不足,内阁另拟票来看。”否决了让扬中去金陵的提议。

    很快,陕西又来了新的银行和新钞相关的几个文件。郑寿这下看明白了,这就是皇帝和李丹联手演的双簧。….

    既然肯定要通过,他希望趁着户部还在自己手里完成它,不想把业绩留给后来的人,所以这几个文件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地通过。

    皇帝得到的就是与内阁达成默契,朱瞻墡的案子仅仅以他交友不慎的过失罚银三千两,然后皇帝让他去同文馆主持外文书籍的翻译和刊行去了。

    李丹不知道这些细节,但他从行人司送来的皇帝给他的密信中大概了解到朝堂上曾经有过的争执和荆湖、江南两派的争执。

    同时也从审杰的信中了解到扬中、孙凎等青壮派被谢敏洪激怒,很快在朝堂上提交了对高莫龄的弹劾,说他擅自将中书文卷带回家中。

    皇帝将他交给大理寺,审理结果高莫龄被判失密罪,斩监侯。赵拓这时候又给了谢敏洪个面子,说此人尚且能干,贬到崖州做县令吧。一句话,打发他去琼崖(海南岛)了。

    标营终于抵达,西安市民官商都轰动了涌上街头观看。但见长长的车队、马队,前锋出东门(永宁门)时,队尾还在北门(安远门)入城。  “乖乖,好多的车、马呀!”有人叫道。

    车上的步兵一律牛皮半身甲外罩锁子软甲,怀抱上了雪亮刺刀的火铳,两排对面而坐。骑兵是笠盔蛮子板甲,挎刀控马、手持长长的骑枪,身披青色斗篷。

    “看、看,那是什么?大将军铳吗?”

    “不像,比大将军铳要细些,铳身更长。”

    火炮队隆隆驶过,铳管朝后,拖带着弹药车,坐在前面车厢里的炮兵得意洋洋鼻孔朝天。然后是医务队、输重队、警卫、镇抚……。

    “好壮观!我今日方知为何说李大人标营为天下精兵!”沈柚应邀来到东门大街南侧甘青行都司府旁,在临远楼酒家楼上和一众官员观看标营入城,激动地拍着栏杆说:

    “李大人要按这个标准给西军装备两个团,这可是他亲口答应我的,亲口许下的哦!”

    卫橦悄悄对蒋存理道:“全军无金鼓,只用笛哨,却走出了万人的气势,看来李大人震慑的效果已明显无疑。

    恐怕只这一军,都足矣镇压黄道教了。可李大人对沈督说还要在陕整编若干新军,只怕不是打几个黄道教那么简单吧?”

    “一工(卫橦字)想说什么?”

    打开手里盖碗,卫橦用手指蘸点茶水,在栏杆上写下蕃、叶二字。蒋存理惊奇地扬了扬眉毛,什么也没说。

    标营自永宁门出屯驻于东廓城内无极寺西侧新圈起的广大营区里。李丹的巡抚公廨和行辕就设在圆通寺东墙外,二者毗邻而居。

    这两个地方原来是两家寺观,西边的曾是黄教寺院,前朝倾覆时寺僧组织僧兵,结果被本朝废寺。高粲抵达后雇工匠整修成公廨,包括办公和将吏居所。

    隔壁原是道观,靖难后废弃的。正好它后面有片树林,圈来改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