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百万大迁徙
第(1/3)页
前敌元帅府,即御敌之幕府也,乃是为了尽快的处理军事而筹备的机构,一如满清的军机处。
还有抗日时期国民政府的统帅部,苏联对抗德国而成立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日本的大本营等等。
权力大,效率高,决断快,这是它的优点。
同样,军机处这种临时机构,短时间内还行,都是长期保持,就是形成垄断,从而影响权力构成。
当幼主临朝时,军机处就会失灵,政府没有了决断,失去大脑。
从权力构成来看,慈禧的上位,是偶然,也是必然。
这也是内阁的相较而言的优势。
元帅府一经组建,内阁三人加入其中,兵部、五军都督府,参谋司,户部,工部, 兵部等部门加入其中。
也就是说,这些人需要随时待命, 轮班轮值, 皇帝一经发令, 必须要去执行,即口出即行。
没有了内阁的讨论, 也没了所谓的廷议,可谓是迅速而又直接。
第一日,元帅府就达成了数十道军令。
首先, 以李经武坐镇淮安,统兵五万,驻守运河;白旺、王光恩、闫国超、赵光远等,分驻各地,层层以守。
再后, 户部以运河为节点, 分设粮仓, 每日所储不过三日之粮, 以防满清夺取。
一些如铠甲辎重,粮草弹药等, 也参谋司的统筹下, 迅速调派而去。
而在内阁的安排,淮北地区的百姓,开始了大迁徙。
即,从淮安府百姓迁徙入凤阳府境内,扬州府百姓,迁入庐州、滁州一带。
凤阳不用说, 在张献忠火烧中都时, 城内的富户都被掳掠干净,百姓也跟着跑了,人口十失之五六。
再加上刘泽清、高杰、刘良佐等人的暴政,百姓逃亡不可胜数。
所以,迁徙的基础上有的,
而淮安百姓呢,也乐意西去。
无他,实在是黄河夺淮,让昔日的淮河两岸多为盐碱地,泥沙又多,富饶的淮海平原随之落寞。
能去凤阳, 成为中都百姓, 许多人还是乐意的,但破家值万钱,依依不舍的大有人在。
这时候,封建铁拳就开始表演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qshuge.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